向野游者说“不”也是一种保护
国庆假期本是旅游旺季,却有景区态度鲜明地对个别游客说“不”。9月30日到10月6日,四川稻城亚丁景区连续7天发布禁止非法开展户外活动的公告,并对8名违规游客处以终身禁入的处罚;10月5日,云南哀牢山景区发布安全提示,严禁任何游客擅自进入哀牢山深处,最高可罚款5000元。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或许很能代表部分热衷野游的“驴友”的想法。他们总是向往着“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至者”终是少数,鲁莽前进很有可能要付出代价。
这份代价,往小了说可能是身体损伤、心理恐慌、财物损失。比如,今年国庆假期期间就有两名“驴友”私自进入罗布泊禁区,最终弃车逃生,所幸在风沙中步行3小时后获救。往大了说,性命不保的例子不在少数:同样是在罗布泊,2023年的一支自驾车队就没有那么幸运,最终4人葬身沙漠;今年1月,5名“驴友”违规攀登雪宝顶,导致2人失联;6月,2名“驴友”在未完工的石人峡景区横渡溪流时被冲走……悲剧令人唏嘘,却仍有人心怀侥幸,以身试险。
极易被人忽视的,还有景区和相关部门共同承担的代价。部分“驴友”全无对大自然的敬畏,缺乏对当地水文、地形、物种等的了解,破坏了当地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而这一过程常常是不可逆的。此外,救援被困野外的“驴友”,不仅需要组织专业队伍、携带特种设备,往往还要配备车辆甚至是直升机,这笔花销通常不是小数目。近年来,多地发布禁令,明确“救援费用自担、风险自担”,却仍然拦不住个别“驴友”一意孤行,这不是挑战极限、探索未知,而是对自身安全和公共利益的不负责任。
《2023年度中国户外探险事故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发生户外探险事故425起,涉及人员1350人,受伤320人,死亡及失踪182人。不得不提的是,社交平台的“种草帖”暗藏风险:2022年8月,某平台上的攻略带火了“野景点”龙漕沟,山洪导致7人遇难;此次哀牢山突然走红,也与网络博主发布的视频不无关系。或是有意宣传,或是无心之过,部分博主诱使网友前去探险打卡,撬动巨大流量。平台审核不能坐视不管,除标注风险提示外,必要情况下应作处理,避免误导公众。
世界那么大,也不是哪里都能“去看看”。事实上,无论是哀牢山还是稻城亚丁,都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旅游开发,景色同样奇伟壮丽,个别“驴友”非要“勇闯无人区”,遇到险情还真怪不得别人。要知道,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树立安全观念和规则意识,才是守护生命的最佳手段。
原文链接:http://www.xjpeace.cn/content/2024-10/11/content_5412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为基层减负要系统施治
- 安徽聘任新一届省级人...2025-09-18
- 民生调查|跑了上海2...2025-09-18
- 东湖评论:让监督的阳...2025-09-18
- 山西省司法厅举办线上...2025-09-18
- 以监督之笔,绘就全过...2025-09-18
- 永仁县人民检察院首次...2025-09-18
- 经济随笔丨谋划“十五...2025-09-18
- 国际锐评丨投资未来!...2025-09-18
- 辽宁创新执法监督体系...2025-07-17
- “错换人生28年”的...2020-05-11
- 朝阳今年计划疏解还绿...2020-05-11
- 黔西南贞丰:靶向贯通...2021-03-17
- 黔西南晴隆:“三防二...2021-03-17
- “剑桥博士”一审判无...2020-05-11
- 铜仁思南:跟进监督 ...2021-03-17
- 铜仁江口:发挥“大数...2021-03-17
- 突击检查打响了“垃圾...2020-05-11
- 湖南天元:“阳光”拆...2020-01-07
- 加强党建引领长沙部署...2020-05-11
- 政讯通沈阳环保联合调...2020-12-10
- 乘势而为、以査促核,...2020-12-09
- 陕西平利:真监督确保...2020-05-11
- 犹有临风啸咏声2021-03-17
- 嘉定马陆镇城管执法中...2020-12-09
- 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生态...2020-11-27
- 学习党史国史 践行初...2021-03-17
- 环保从娃娃抓起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