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响应级别调整利于精准防控
时本
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态势不断拓展,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恢复,多省市相继调整了应急响应级别,有的从一级调整为二级,还有的直接从一级调整为三级。这是适应各地差异化防控形势的务实之举,接下来类似调整还会陆续出现。
各地疫情形势的差异化体现在,虽然部分地区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但不少地方已趋于缓和。几天前有统计数据显示,当时全国已有1396个县(区)无确诊病例(占46%),还有一些县(区)累计病例很少、基本没有新增病例。是防输出还是防输入、防扩散,是以复工防疫为主,还是以社区防疫为主,各地情况不同,措施也会不同,假如再采取一刀切的防控举措,就会不合时宜。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月17日印发《关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分区分级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各地要以县(市、区、旗)为单位,依据人口、发病情况综合研判,科学划分疫情风险等级,明确分级分类的防控策略。分区分级防控,首先需要各地制定差异化措施。
在这方面,法规留出了余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明确,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由国务院或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特别重大级别以下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应急响应从一级到四级,分别由国务院、省市人民政府、设区市人民政府和县(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应急响应级别调整,不是防控力度的简单改变,因为差异化既不是单边强化,也不是单边弱化,而是措施多样化。措施是松是紧,力度是大是小,应结合当地情况考虑。
更需强调的是,调整应急响应做好措施衔接。将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三级响应,意味着层级较高的防控预案,需要由层级较低的预案替代。也就是说,在调整应急响应级别时,地(市)甚至县(区)要制定防控措施,否则,防控就可能失去指导而不知所措,要么沿袭过去的做法,仍然一刀切地严格;要么自行其是,缺乏步骤地放松。
疫情是一次大考,应急响应级别调整,这是一张考卷上的关键考题。改变应急响应级别绝非下一个通告那么简单,背后还需做好协调和政策衔接,如此才能让不同的响应级别平滑过渡,防控措施有序变化。
上一篇:全国已有六省份降低应急响应级别
- 安徽聘任新一届省级人...2025-09-18
- 民生调查|跑了上海2...2025-09-18
- 东湖评论:让监督的阳...2025-09-18
- 山西省司法厅举办线上...2025-09-18
- 以监督之笔,绘就全过...2025-09-18
- 永仁县人民检察院首次...2025-09-18
- 经济随笔丨谋划“十五...2025-09-18
- 国际锐评丨投资未来!...2025-09-18
- 辽宁创新执法监督体系...2025-07-17
- “错换人生28年”的...2020-05-11
- 朝阳今年计划疏解还绿...2020-05-11
- 黔西南贞丰:靶向贯通...2021-03-17
- 黔西南晴隆:“三防二...2021-03-17
- “剑桥博士”一审判无...2020-05-11
- 铜仁思南:跟进监督 ...2021-03-17
- 铜仁江口:发挥“大数...2021-03-17
- 突击检查打响了“垃圾...2020-05-11
- 湖南天元:“阳光”拆...2020-01-07
- 加强党建引领长沙部署...2020-05-11
- 政讯通沈阳环保联合调...2020-12-10
- 乘势而为、以査促核,...2020-12-09
- 陕西平利:真监督确保...2020-05-11
- 犹有临风啸咏声2021-03-17
- 嘉定马陆镇城管执法中...2020-12-09
- 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生态...2020-11-27
- 学习党史国史 践行初...2021-03-17
- 环保从娃娃抓起2020-12-09